近年来,医疗机构面临日渐增长的节能减排压力。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能源消耗的逐年攀升,一些医院在能源管理方面尚未采取比较有效的控制措施。本研究对广东省内数家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能源消耗及管理状况做了深入调查(表 1)。
调查根据结果得出,尽管众多医院已经认识到能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相关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选取了数家具有典型性的医疗机构,对其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问题。
第一,部分医疗机构尚未建立能耗监控系统,导致电表数据的采集主要依赖于人工方式,这不仅导致了高昂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由于缺乏实时性,难以及时掌握能耗状况,也无法有效发现能耗异常情况 。
第二,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能耗管理系统,但监测的精细度不足,仅通过配电房出线柜中的智能电表进行计量,没办法实现按功能和空间对能耗进行详细统计,导致医院的能源流向不明确,在进行科室分摊时缺乏准确的依据。
第三,部分医疗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了能耗管理系统,但由于初期交接、物业交接、维护保养等多种原因,系统虽仍在运行,但数据长时间缺乏维护,导致电脑无法启动,甚至会出现设备丢失的情况,系统实际上处于废弃状态 。
第四,少数医疗机构的系统较为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远程抄表功能,并具备能耗管理分析能力,但这些分析多为简单的图表对比分析,大多数都用在展示,管理人员并未进行相对有效监管,导致数据没办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从上述问题能看出,若要使能源数据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持续发挥管理效益,必须从整个平台的设计着手,涉及计量点位规划、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系统维护和数据运营等内容。同时,管理者应转变理念,强化对系统的监督与维护工作,以数据为导向,提高医院能源管理水平。
能源计量点位的建设是医院能耗数据模型的物理基础。在医院建设初期,应依据医院管理需求构建能源计量模型,并根据科室、关键设备、重要空间等因素分级设置计量表,以确保计量点位的全面性和数据的精确性。设备层承担着所有能耗数据的初步采集任务,当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能精确定位并修复。
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应摒弃仅以数据分析为导向的旧有模式,转而根据医院运营管理和节能减排的需求,构建能耗计量、能耗分摊、能耗管理的具体方案。这些方案应涵盖日常监管、用能安全、能耗成本分摊等每个方面,系统根据各个功能模块的需要实现数据的灵活配置。
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众多系统在初始构建阶段往往未对运营数据管理进行全局性规划,因此,有必要要求相关厂商在后期提供数据维护服务。当数据质量上的问题显现时,应迅速定位问题所在系统,以防止数据最终变得没办法使用。尤其是在医院分期建设和改扩建工程中,应对系统建设厂商提出明确要求。在必要情况下,可通过运营服务的方式,要求供应商协助医院完成数据运营的迭代优化工作。
翁振锋,覃卫 ,宋文超,等 .基于数据运营的医院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研究与探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5,26(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