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24光伏绿色供应链论坛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发布首期光伏上市公司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10家光伏上市公司因积极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领跑气候行动排行榜,但光伏行业总体气候表现仍待提升。
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由IPE编制,得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上的支持。为量化评估光伏企业低碳转型进展,促进光伏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IPE和绿色江南于2024年初成立课题组,启动光伏企业CATI指数评价编制工作。
CATI指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减排行动5个维度,对企业气候行动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企业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为3个范围。范围1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排放指企业使用外购电力、供热/制冷,或蒸汽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排放是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本期评价显示,在治理和管理方面,33家光伏公司开始制定和发布气候政策,17家光伏企业将气候相关议题纳入董事会最高决策层监督职责。在测算披露方面,18家企业核算并披露了范围1&2排放量,6家企业已经开展范围3排放量的核算和披露,10家企业核算并披露了产品碳足迹信息。在目标设定方面,8家光伏企业设定并披露范围1&2减排目标,3家企业的气候目标中包含范围3,两家企业已经取得科学碳目标倡议认证,3家企业提出力争于2050年前实现范围1&2碳中和目标,1家企业承诺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6家企业承诺2030年前自身运营100%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碳目标绩效方面,29家光伏企业积极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在减排行动方面,6家企业公开披露了其推动供应商开展的企业碳核算或能源管理项目。
尽管如此,多数光伏企业得分仍显著偏低。得分偏低的C级光伏上市公司有26家,其平均分仅为3.38分。多数光伏企业仍主要关注范围1&2的测算和减排,尚待明确以供应链排放为主的范围3的低碳转型路径;80%的光伏企业尚待有效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少数已经承诺范围3气候目标的光伏企业,还有待落实供应链减排行动。在价值链下游,废旧光伏产品回收的减排潜力尚待有效发掘,规范化处理和回收体系亟待加速建立。
课题组发现,作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路径之一,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正在全球零碳冲刺的推动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当前中国光伏行业已发展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领跑者,扩大海外市场,既能助力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更有助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鉴于光伏产业的硅料、硅片组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上下游运输分销和废弃光伏组件的处置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并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以及大量的废弃物,课题组提示中国光伏企业,应关注全球绿色发展的新趋势,加速推进自身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从注重“制造绿色”转向“制造绿色”与“绿色制造”并重。
在行业内卷和海外市场重要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课题组提示中国光伏企业关注当前国际和中国对企业气候披露提出的要求,包括欧盟通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一系列文件、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气候相关披露准则、港交所和沪深北交易所制定的气候信息公开披露和可持续披露框架,以及国家主管部委相关机构牵头编制中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公开披露指引》和一系列核算披露标准,提升自身及供应链气候信息公开披露水平。
2024光伏绿色供应链论坛由阿拉善SEE东吴项目中心、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办,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苏州市光伏产业协会协办。来自相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地方政府和国际机构代表、行业协会和光伏企业代表,以及民间环保组织(NGO)和第三方机构代表等180人出席本次论坛。
在本次论坛上,阿拉善SEE东吴项目中心、绿色江南、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了光伏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倡议。倡议希望国内光伏行业领军品牌能够做好绿色供应链表率,率先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讲好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故事。